top of page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評論文

Ivan Yuen



在【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中,作者利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法來去表達一個總觀點:成功取決於你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你的學歷和權力有多高和多大。作者使用的手法包括對於條件高但貢獻低的人的分析和批評,和對於相反的人的分析與讚賞。


作者使用了一些精彩的手法來去批評與諷刺那些條件高但對社會的貢獻卻低的人。首先,作者用了「上了小學上中學,上了中學上大學,大學畢業讀碩士,碩士讀完讀博士,博士畢業再做博士」來去形容和暗諷那些半輩子都在讀書的人。這裡的排比手法創造出一系列的囉嗦重複,去表達生活的沈悶。根據作者對成功的定義,過了半輩子,這些人還是一點成功都沒得到,因為他們還沒有貢獻自己任何的學歷給社會;這令讀者覺得以上的學者熬過那個沈悶與痛苦的讀書之旅後,還是沒有達到任何的目的地,從而反駁「學歷高就是成功」的觀點。還有,作者對於條件高但又沒有貢獻給社會的人作出了尖銳的批評。他形容他們「僅僅是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作者重複『自己』,是為了展現出這些人的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去貶低這些有條件又不貢獻給社會的人,由此向讀者強調品德對於一個人成不成功的重大影響力。由此可見,作者使用了精彩的手法來諷刺與批評超級學者在浪費時間,鞭撻有條件又不貢獻的人自私自利。


文章的第四和第五段含有大量的結構上的相似,或甚至是平衡,可是這兩段創造著一個尖銳的對比;第五段相反地讚賞著條件低但對社會貢獻卻大的人。在「時傳祥是一位掏糞工,張秉貴是一位售貨員,老孟泰是一位煉鋼工人」,作者使用了排比的句式來去引用三位著名的歷史人物。排比的用處是去違抗{有學歷與權力才會成功}的標籤,去說服讀者沒有條件但又能大量地貢獻給社會的情況以非常常見,而不是什麼例外或罕見的情況。這更給讀者帶來希望,令他們覺得連像售貨員那麼沒有條件的人都能這樣貢獻給社會,讀者自己又為何不能呢?作者引用著名歷史人物,是為了增強作者的說服力,因為利用真人真事的例子來去支持作者的理論增加著理論的可靠性。這裡的引用更讓讀者領略到原來著名的人不一定是學歷高和權力大;光是你對社會的貢獻就已經能夠提升你的名聲。這更加駁斥著任何學歷或權力與成功之間的直接關聯。還有,作者進一步對比了之前的內容與結構。例如,第五段的「誠實勞動,盡忠職守」跟第四段的「以權謀私、奢侈揮霍」做出了尖銳的人品上的對比。這對比突顯出雖然有些人條件低,但由於他們品格高尚,對社會的貢獻大,他們還是比以權謀私的人成功。還有,第五段的最後一句,「蘊含著博愛的真諦,散發著奉獻的光輝」有趣的對比著第四段的最後一句,「非但不是成功的榜樣,反而是失敗的例子。」結構上,兩個例子都含有一種句子上的平衡,讀起來像一首詩似的。可是,兩個段落的結尾含有心情上的對比:第四段的結尾比較黑暗,這種心情特別是「失敗的例子」創造的。這種心情很合當地總結了第四段的尖銳諷刺與批評。相反地​​,第五段的結尾句的生動形象描寫所創造的溫暖與熱情,亦合當地總結了第五段的令人心動和充滿人情味的社會貢獻小故事。第四和五段的黑暗與溫暖之間的尖銳心情對比帶著讀者度過一段情感豐富的旅遊。


總而言之,【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用了精彩的對比來去討論兩種相反的人:條件高但社會貢獻少,與這的相反的人。這個作品有力地說服著讀者:條件上的高低不重要;你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少,才能決定你的人生有多成功。



5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比較和分析文章藏羚羊和動物圖片的細節和意義

YEUNG, Herman 老師好,今天我們會比較和分析文章藏羚羊和動物圖片的細節和意義。首先,在文章藏羚羊中作者用了獵人和藏羚羊的對比來帶出人類的自私自利和動物的無辜。當作者用了神態描寫寫來藏羚羊內心的求生欲以及對獵人的哀求,例子 “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我們能夠看到藏羚羊向獵人不要殺他的懇求。作者也用了藏羚羊受傷候的表情,“兩行長淚就從他眼裡流了出來”,這能夠展出藏羚羊感性和無辜的個性。在

《優越感種種》評論

Ryan YAU 王小波: 1984年到美國的匹茲堡大學讀書 富有自由人文精神和獨立知識分子品格的寫作者 曾到美國讀書,並影響到他的寫作風格 主題: 諷刺了種族優越感的思想 展現出這種優越感所帶來的壞處 一系列的黑色幽默去諷刺種族優越感的弊端 親身經歷,表達出他自己對種族優越感的個人意見和看法 风格:幽默诙谐 / 语调有轻松幽默,有肯定严肃 / 逻辑清晰 / 层层展开 修辞用字:比喻 / 設問 写

bottom of page